老干部激情演讲“和谐文明大理 同心共筑中国梦”
为庆祝我市建市30周年,鼓励广大退休干部争做中国梦的实践者、传播者和拥护者,11月29日,市委老干局在老年大学组织开展“和谐文明大理·同心共筑中国梦”演讲比赛。
13名离退休干部及1名老干局工作人员先后上台激情演讲,演讲中,离退休干部们精神抖擞、思路清晰、主题明确、声情并茂,大家深切回忆了年轻时的“中国梦”,那时的中国梦是希望青春洒在热土上能收获祖国富强、人民生活富裕、家庭幸福安康。如今,在共产党的领导下,年轻时的中国梦实现了,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的和谐盛世令大家欢欣鼓舞。作为离退休干部,大家又有了新的中国梦,那就是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做一个幸福、快乐的老人,关心、教育好下一代,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,处理好邻里关系,助推社会的和谐稳定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能情况,保持平和心态,常怀感恩之心,坚持锻炼身体,坚持读书看报、参加唱歌跳舞、琴棋书画、吟诗作对联等活动,愉悦身心,颐养天年,发挥余热,在老年大学,这样的梦想也实现了,这一切得益于市委、市政府贯彻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工作方针,得益于市委老干局的工作人员热心工作,市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了休生养性、快乐交友的平台,一个个中国梦实现了,退休老干部罗剑在演讲中发出了“退休的日子真好”的真实感叹。赵剑彪是唯一参加此次演讲比赛的年轻人,作为市委老干局的工作人员,他演讲了《以孝为先,用心构筑中国梦》,倡导通过弘扬传统文化,在社会共同营造“尊老、敬老、爱老”的氛围,为和谐、文明大理建设齐心共筑中国梦。
会场上聆听的老干部们对每一位演讲者报予了热烈掌声,大家认为,上台演讲者道出了他们的心声,特别是“十八大”和“十八届三中全会”的胜利召开,使老干部们更清晰的看到了“富强、民主、和谐”的中国梦从来不遥远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中国人所有的梦想都将实现。
“12·5”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真情服务社会
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。当天,团市委组织我市广大青年志愿者开展“关爱他人,关爱社会,关爱自然”志愿服务主题活动,弘扬志愿者精神,提升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。
关爱农民工子女一直是我市青年志愿者开展的主要活动。当天,青年志愿者到下关镇洱滨完小开展“七彩课堂”活动,和农民工子女进行互动,“七彩课堂”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。青年志愿者杜凤萍说:“我们通过对孩子进行课堂辅导和课外活动,关爱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。”
关爱孤寡老人也是青年志愿者长期开展的一项活动。志愿者们到大理镇五华社区慰问孤寡老人,给他们送去大米和食用油,帮助老人打扫卫生,和老人拉家常,把爱心和温暖传递到孤寡老人心中。
依托“青年文明号为民服务”行动,青年志愿者到下关镇正阳社区敬老院开展慰问、卫生清洁、健康体检等活动;大理天龙餐饮有限公司的志愿者还给老人们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,将关爱和关心送到老人身边。
结合目前我市正在倡导开展的“文明婚庆新风”活动,青年志愿者还到大理全民健身中心开展“倡导文明新风尚,杜绝不文明闹婚”志愿服务活动,倡导文明婚庆新风。
大理一完小举办第四期“道德讲堂”
近日,大理一完小举办第四期“道德讲堂”,全校师生以“保护洱海,我们在行动”为主题开展道德演讲教育。
宽敞的阶梯教室里,大理一完小的道德讲堂以《三德歌》的齐声唱颂拉开序幕。学生们围绕“保护洱海,我们在行动”这一主题,在演讲中分享保护洱海的人和事,在互动环节中畅谈保护洱海“母亲湖”的感悟,并集中观看了学校四年级学生担任环保小志愿者,去洱海边捡拾垃圾的视频。在送吉祥环节中,少先队员向每位参加活动的人送上了洱海保护宣传教育知识读本。
此次“道德讲堂”活动形式具体而不枯燥,内容简单却又深入人心,将保护洱海“母亲湖”的理念深深植根孩子们的心里,让孩子们明白了“保护洱海,从我做起”、“保护洱海,刻不容缓”的深刻意义。市关工委、市教育局和学校教师、学生家长参加了此次“道德讲堂”活动。
文明路上不止步
———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
提出“创文明城市、展大理风采、树世界形象”,开展“做文明有礼的大理人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,建设“道德讲堂”,推进旧城改建,新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,大力实施“净化、硬化、绿化、美化、亮化、秩序优化、素质提升”工程……
一个个城市文明的剪影,被镌刻在我市发展的记忆中。在塑造“文明大理”的历程中,无数这样的剪影闪烁着光芒,逐渐连成一片,锻造出一座文明之城。文明,已无可置疑地成为我市在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、跨越发展和美丽幸福新大理建设征程中的优势和亮点。尤其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,在省州党委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市委、市政府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,一任接着一任抓、一级带着一级干、一年连着一年做,不断树立文明实践新标杆,实现了城市“文明指数”与市民“幸福指数”的双提升。
提升市民素质
夯实文明根基
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,取决于市民素质的提高。因此,我市不断深化市民文明素质教育“尚德工程”。
2012年,我市启动实施了市民文明素质教育“尚德工程”,以“弘扬大理精神、养成文明行为、培育诚信意识、普及礼仪知识”为主要内容,发动市民查找、劝导、整改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和陋习;开展以“幸福大理,文明交通”为主题的“车让人”文明出行活动,切实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交通陋习的严管重罚和综合治理;开展“大理好人”、道德模范、美德少年评选活动,发动群众推举身边好人,发现身边好事,宣传好人事迹,对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进行慰问,营造学习、关爱、崇尚身边好人的浓厚氛围;开展“道德讲堂”建设,让道德模范走近群众,让群众感受道德模范的魅力,引人见贤思齐,推动典型效应发展为“群体效应”并扩大为社会效应,在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,唱响了正气歌。今年9月以来,我市围绕“迎市庆、讲文明、树新风”主题,在全市组织开展“万名志愿者传播道德”活动,有步骤、分层次地开展文明劝导、清洁家园、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,推动广大市民提高文明素养、增长礼仪知识、遵守道德规范。“尚德工程”实施以来,全市有近20万群众接受了文明礼仪道德规范普及教育,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“大气明理、崇尚礼仪、诚信进取、德化和谐”的良好氛围。
狠抓设施建设
筑牢文明基础
公共服务、市政、文化等设施建设,是文明城市的“硬件”。一项项重点工程,成为人们了解大理的精致“名片”,让人们从文明城市创建中领略到大理的独特魅力。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,行走在整洁顺畅的道路上,徜徉在风景秀丽的景区,漫步在环境幽静的居民小区,承载着文明的各项设施,无不让人感受到大理的大气、明理、尚德、进取、和谐、宜居。
为了让市民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,我市按照《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》,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建设,完成大凤路二期、环海东路、兴盛大桥、大理港码头、苍山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;建成洱河森林公园、洱海月湿地公园,完成全民健身中心、州体育馆广场、滨河园绿化改造提升、西洱河两岸、环洱海公路等重要区域绿化美化亮化工程;城镇化率达到59.6%,建成区面积达44.5平方公里;建成区绿地率达32.66%,绿化覆盖率达36.17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.06平方米。各种教育、卫生、体育和文化资源有序整合,市政务服务中心、市一医院、市疾控中心等竣工投入使用,同时积极开展“空心村”改造,积极发展供水、供电、电信等公共事业,受到广大群众称赞。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,我市新建了农村电影博物馆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工程,建成一批市、区、镇、村文化(体育)广场,进一步完善文化馆、图书馆、文化站、文化室、农家书屋四级群众文化设施,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。
加强城市管理
规范文明秩序
社会治安秩序良好,人民群众安居乐业,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,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。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,更是城市文明的有效载体。
加强城市管理。我市充分发挥各级综治成员单位的管理优势和职能作用,扎实开展物业管理小区、工地、企业、市(商)场、校园、农村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,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。持续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。今年10月以来,我市组织开展了公共场所乱张贴乱涂写乱牵挂整治、无证摊担整治等“十大”专项整治行动,促进了城市环境面貌的不断改善。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,以规划为龙头、建设为重点、管理为关键,权责分明、三位一体、互为支撑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。
与此同时,我市创新体制机制,强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组织保证;推进政务建设,提高创建文明城市的效能;加强生态建设,打造创建文明城市的优势;优化人文环境,彰显创建文明城市的底蕴;深化基础创建,拓展创建文明城市的广度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践中,注重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做法,形成了具有大理市风格的特色品牌。2008年我市荣获首批“云南省文明城市”,并蝉联“云南省文明城市”,2011年12月我市荣获“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”称号,今年5月在云南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排名全省第一。
文明创建没有终点,文明路上永不止步。我市咬定目标,力争到2014年,文明城市测评指标的A级达标率和综合评分在全省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,在全省率先跻身“全国文明城市”行列。
我市“车让人”文明出行活动取得实效
自2012年10月19日全州“车让人”文明出行活动启动以来,我市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、交通客运经营秩序专项整治等工作,紧紧抓住精神文明宣传工作不放松,不断巩固阵地,创新宣传形式,突出六个强化,抓好六个巩固,不断推进“车让人”文明出行活动向纵深发展。
强化内部宣传,巩固窗口阵地。市委宣传部、市公安局、市文明办、市教育局、市司法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充分发挥阵地优势,围绕“幸福大理·文明交通”、“创文明交通、做文明市民”等活动主题,充分利用客运车站、公交车、出租车等窗口阵地,通过张贴宣传标语、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,向乘客及市民进行文明劝导,教育市民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。
强化媒体宣传,巩固舆论阵地。为使“车让人”文明出行活动和“文明交通行动计划”深入千家万户,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入脑、入耳、入心,我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影响力大、作用面广的特点,通过大理时讯、市电视台、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,大力宣传“车让人”文明出行活动和“文明交通行动计划”。以大量真实的事实,宣传报道我市建市30年来交通运输建设取得的成绩,文明交通行为所带来的城市形象变化等,为推动“车让人”文明出行活动和实施“文明交通行动计划”健康发展,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宣传作用,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。
强化意识宣传,巩固文明阵地。狠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,要求每个文明单位要始终把宣传工作贯穿到环境整治活动始终,要求每个交通人都要树立自己是宣传员的“大宣传”观念,时时处处做好宣传,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,利用公交站点和节点,通过发放宣传资料,接受群众询问等方式,使群众对如何做到文明出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。
强化执法宣传,巩固路面阵地。不断深化公路文明运输宣传,积极组织交通执法人员深入公路沿线村镇,通过发放宣传材料、播放光盘、展示挂图等形式,向村民广泛宣传超限运输、非法营运等严重交通违法的危害,做到在宣传形式上不拘一格,在宣传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,积极搭建农村宣传平台,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。
强化违法运输整治力度,巩固交通营运环境。交通执法人员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制,分多个中队在各个交通要道点位强化违法运输整治,严厉打击非法营运、查处超限运输车辆和沿途抛洒污染路面车辆。通过对非法营运者采用说服教育、不同程度罚款等处理方式,使非法营运者清楚认识到非法营运的危害及制裁措施。同时也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了安全的交通环境,为更好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,营造良好的交通文明营运环境。
强化从业人员培训,巩固文明交通服务水平。根据“讲文明树新风”志愿服务活动工作部署,定期与公交公司、出租汽车公司合作,对客运驾乘人员进行集中培训,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执业,确保交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。同时,我市设立“交通文明劝导岗”,采取公交公司文明乘车劝导责任制,要求客运驾乘人员首先做到礼貌待人,主动承担起文明乘车劝导和乘车秩序维护工作,随时提醒文明乘车、讲究公德、感恩社会,主动照顾老幼病残孕,鼓励乘客和市民志愿参与每趟次客运公交“讲文明树新风”志愿服务活动,保持我市逐步形成良好的公交客运良好文明新风气。
今年,在“车让人”文明出行活动中,全市共出动警力43920人次,警车8784辆次,开展“六进”活动52场次,对750名新领证驾驶人开展现场宣传教育6场次,发放宣传资料50余万份,州、市级新闻媒体曝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270起。一年来,全市各旅游景区、景点和城市道路交通未出现大面积、长时间拥堵,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,其中发生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41起,与去年同期相比,事故次数下降49.3%,死亡人数下降38%,受伤人数下降50.5%,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4.8%。
大理市委宣传部 大理市文明办 主办
大理文明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