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城联动 全民参与 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高效有序推进
全国文明城市,是一座城市最珍贵的城市品牌,承载着一座城市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,我市围绕“创文明城市,展大理风采,树世界形象”的主题,全城联动,全民参与,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,全面提升大理城市形象,提高市民文明素质,高效有序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。
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社区创建是关键。下关镇正阳社区以创建“秩序良好、环境优美、服务优质、人际关系和谐”的文明社区为目标,以社区社会环境、卫生环境、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方面为创建内容,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、群众广泛参与,大力开展精神文明新风尚活动,努力打造文明家园、创建和谐社区。下关镇正阳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李云松介绍,正阳社区通过“五好家庭”、“平安家庭”、“绿色家庭”等文明细胞工程创建,开展好“车让人”文明出行活动,宣讲好“道德讲堂”活动,组织好志愿者服务活动,在社区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,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。
创建文明社区、文明村既是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,也是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。下关镇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,坚持“以评促创、以创促建、重在建设、注重长效、惠及百姓、造福社会”的工作方针,做到组织领导到位、目标管理到位、工作机制到位、投入保障到位、宣传发动到位,多形式开展创建活动,不断提升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水平。目前,下关镇20个社区、14个村委会呈现环境整洁优美、治安秩序良好、服务网络完善、管理高效规范、文体活动活跃的景象,文明新村(居)已成为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的亮点。下关镇党委副书记刘金莲说:“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,下关镇扩大并发挥好文明城市的‘发散效应’,将文明创建与全镇各项工作有机结合,最大限度地激发城市活力、彰显城市魅力,努力营造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。”
同时,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,我市着力构建学校、社会和家庭教育“三位一体”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,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,用先进的文化培育接班人。下关四小结合文明创建创新德育教育方式,确立“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”的办学目标,以“让每个孩子学会做人、学会学习、学会做事”的办学理念,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从小培养学生讲诚信、重道德、明事理、求和谐的传统美德,养成学生德馨学实、孝道雅行、明理诚信的幸福习惯。
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既是市委、市政府的既定目标,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,更是我市实践“五个文明”协调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。目前,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已经到了关键时期,全市上下正进一步统一思想、明确目标,突出重点、注重实效,加强领导、狠抓落实,按照“2014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”的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,全面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新高潮。
20名“大理好人”传递社会正能量
日前,我市通过播放电视短片、现场访谈、颁奖典礼、致敬词等多种形式,集中展现10名获得“大理市首届道德模范”称号和10名获得“大理市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”称号的“大理好人”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,传递社会进步的正能量。
这20名经过层层推荐、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,有秉承“教人不厌,诲人不倦”、在教育一线上默默奉献的小学教师熊其虎、中学教师杨克先;有恪守“诚实守信、文明经营、热心公益”的刘泽云、赵利红、李志军;有勇追歹徒身负重伤的平民英雄王兴;有坚持为大山深处困难群众送衣送物23年的地税职工杨广;有几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、抚养非亲生子女的李文川;有不离不弃、长年照顾瘫痪妻子的地税职工苏志坚;有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马立堂、杨来保;有致富不忘困难群体的爱心商人杨爱保、周文龙;有舍小家顾大家、恪尽职守、热情服务的公路养护人李康兵、人民法官杨勇;也有长期坚持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、传递大爱的退休干部杨建国等。20名“大理好人”已经成为大理市社会新风尚的代表,并感召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递爱心、奉献社会的行列。
去年以来,我市深入开展以“个人品德、家庭美德、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,参与群众超过8万人次。同时,通过远程教育、开办“道德讲堂”、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、组织读书会、撰写学习《大理市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》、《大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简明文明知识读本》等形式,弘扬社会新风,涌现出一大批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,在全市形成了文明向上、崇文尚德的良好氛围。
大理市委宣传部 大理市文明办 主办
大理文明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