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农历八月十五又快到了,大理洱源县渔潭坡会举行以农渔畜、嫁妆为主的贸易集会,也就是有名的“渔潭会”。
每年农历8月15至21日,在洱源县渔潭坡举行。其性质同大理三月街一样,为农贸物资交流会,主要以农产品、畜牧、嫁妆和渔具为主。过去习俗是在卖各式各样竹编渔具和鱼网的摊点前面,还要摆一桶(盆)鱼,以尾为单位买卖,供们品尝。而且街市开始时,先卖渔具。渔具卖完后才开始其他的贸易。由于中秋以后收割季节已过,当地群众有的开始备办婚嫁的用具,嫁妆特别畅销,所以也有人把渔潭会称为“嫁妆会”。
会上也还举行各种文体活动。近年来因规模逐渐扩大,鱼塘坡也容纳不了,改在沙坝如期举行。渔潭会地点在洱源县沙坪渔潭坡,1980年,会址迁到北距沙坪3公里的沙坝。届时,各地商人结棚为市,交易物资以著名的邓川奶牛、剑川木雕家具、腾冲玉器、白族妇女金银首饰、民间剪纸、挑花刺绣品等为主。
大理地区白族人民的婚礼多在每年秋收后举行,渔潭会刚好在秋收前举办,凡要嫁娶的人家都要到渔潭会备办结婚用品,故渔潭会又称“嫁妆会”。会期成双结队的白族男女青年云集渔潭会,采购金银首饰、玉器用品、箱箱柜柜和桌椅等家具以及电视机、收录机、单车、手表等高档商品。
外地商贾云集渔潭会,则购买邓川乳牛、骡马、耕牛和药材等地方土特名产,外商多来自山东、河南、陕西等省市和省内思茅、临沧、保山。丽江、中甸等专州。会期还有前来观光旅游的外国人和港澳同胞,他们在渔潭会选购各自喜爱的商品。会期,渔潭会组委会还举办各种文体活动,丰富与会群众的生活。